劉澤生 || “總編視角”欄目主持人語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在更經驗層面上論述了人們如何承認他人、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他設想這是一個充滿衝突的過程,而達成彼此間的互相承認又是結束人和人之間爭鬥的唯一保證。互相承認是建立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秩序的基礎。現代的學術研究應該是實現黑格爾式的承認的理想領域:學者們通過平等、開放的交流,通過對彼此工作的承認,共同提高對世界和對自身的理解。但是現實中,研究活動越來越成為對“阿爾都塞式的承認”的追求,即獲得體制和權威的承認,乃至第三種承認——“巴特勒式的承認”。項飆教授在其《為承認而掙扎:社會科學研究發表的現狀和未來》一文中展開了“學術發表與三種承認”的論述。
項文將黑格爾“為承認而鬥爭”的命題引入對社會科學論文發表的評論,以此來詮釋社科學術論文發表的困境。作者強調的重點不在學術評價體系,而是關注學術發表的集體行為邏輯,和促成這一邏輯的個體心態與策略,其目的不是再一次描述和批判學術制度,而是希望釐清學者心中的焦慮和矛盾,從而激發改進現實的動力、探討從我做起的路徑。我們需要重新把學術研究當作一項社會實踐對待。學術研究直接關係到學者和社會的關係、學者和學者的關係、學者的長期戰略和日常策略。任何實踐都是具體的實踐。項飈認為,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做起:其一,建立“一起展開”的小群體。其二,拿心說話,不以言斷人。其三,小步慢走,創新是風格而不是目標。其四,嘗試新的發表和交流方式。社會科學研究面臨着挑戰,但是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近年來,撤稿已越來越成為學術論文發表的伴生狀態,其背後複雜的成因則顯得撲朔迷離,引起學界乃至社會各方關注。撤稿也是學術共同體的一種自我糾正機制。當前,國內外有關撤稿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撤稿形式要件分析,如國家、學科、作者、性別、期刊、撤稿聲明以及撤稿流程等,以期發現和總結撤稿管理規律。然而,撤稿背後還蘊含着諸多複雜的學術管理問題有待挖掘,既可以反映資助機構、高校、作者、期刊等多層次學術關係的運行狀况,也能够揭示學術誠信、學術素養、學術評價以及學術服務等要素的實際作用影響。
夏義堃教授的《數據生態視域下的人文社會科學撤稿問題研究》,正是在總結撤稿與數據生態的內在關係,從科學數據管理角度分析了人文社會科學撤稿論文的數據生態特點。這是一個頗為新穎的研究視角。通過撤稿聲明中數據問題的歸納梳理,不僅比較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文社會科學撤稿原因的顯著差異,還將人文社會科學數據觀念、數據制度、數據監管、數據基礎設施與期刊、高校等利益相關者,學術誠信以及學術出版、學術評價等有機串聯在一起。作者將數據生態理念融入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管理實踐,為解決當前的學術誠信管理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案——借助撤稿的數據生態剖析學術共同體的學術自覺與學術糾偏能力,指出在數據驅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數字化時代,科學研究的數據生態與學風、學術誠信管理具有邏輯同構關係。因而,對於數據問題的人文社會科學撤稿,解決思路上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健全人文社會科學數據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還應着眼於學術誠信、學術支持等整體學術生態環境的營造,並形成系統化的政策推進,以實現對撤稿問題的標本兼治。
不久前,本刊曾發表了魏眾、蔣穎教授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撤稿問題研究》(2020年第四期),對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撤稿問題作了相當深入的專題研究,如果諸君將夏文與此文一並閱讀,角度有異,視野有別,各具精彩,或有意外的收穫。(劉澤生)
即將推送
· 總編視角 ·
項飆 || 為承認而掙扎:社會科學研究發表的現狀和未來夏義堃 || 數據生態視域下的人文社會科學撤稿問題分析延伸閱讀
王春磊 || 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合著用稿的觀察與思考
王思婕 || 德國數字人文教育的啟示
秦開鳳 || 傳統紙媒數字化轉型與學術期刊的應對郭慶華 || 論編輯情懷——兼以學術期刊為觀察點